倚夜听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一十章 粮食入河南,耕耘贞观,倚夜听雨,飞卢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更重要得是,如果用铁来修建轨道,那不但炼铁技术能够进步,而且成本维护也能够到自己的可控范围之内,但这样自己又必须要在关中修建一处炼铁厂。

而大唐对铁的管制还是比较严格的,自己在幽州有盐铁锻造权利,到了关中就不一定了。

毕竟算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地,跟幽州这种帝国的苦寒之地那是没得比的。

但自己只有掌握铁厂,自己才能把成本下降到自己的可控范围之内。

李泰想到这里倒划了一条,到底是把这份计划书给先翻来了,想要做事到底任重而道远。

不过,还好自己在天津进行了这么一小段的实验,让自己对洛阳到长安之间修建驰道,以及维护驰道的难度有了一个正确的判断,现在发现困难总比将来遇到困难的好。

现在李泰已经明白,自己想在长安到洛阳间修建一个驰道,那就必然需要一个十万匹马规模以上的养马场,一个完全由自己控制的炼铁厂,以及还要有一支比较优秀徭役队伍。

至于朝廷,在这件事情上,不能说支持,但至少不能直接反对。

而事实上,自己还真的怕自己的这个计划提出来会受到朝廷方面的反对。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李泰怕朝廷内部的关陇集团,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地位,拒绝朝廷执行这一项计划。

这一点上,就算李泰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说走一步看一步。

“燕王,上谏杜相的文章已经写好了!”白鹤来到李泰身边递出了一份文章。

“放在这里吧,我看过没问题就抄录一份,你等一下把我抄录的文章递上去!”李泰道。

“诺!”白鹤点头,便是乖乖的退出了房门去了。

李泰看着白鹤离开,拿着白鹤写得上奏文章看了看,感觉没什么问题便马上抄录起来。

如果不是白鹤实在模仿不了自己的字体,谁家亲王写文章还要自己动手啊!

杜如晦乘坐着顺着船只,连夜顺着大运河一路而行,到了沧州却让一部分津役留下来,替换了不少津役,毕竟想要让船只一路快速航行,只能一路换人不换船。

这样的行为很快上报给了薛大鼎,薛大鼎穿好衣服出来,王有方已经等着了。

王有方来找薛大鼎道,“杜相今日从津口调度了大量津役,护送少说五万石粮食,直入德州,说是河南水灾需要粮食赈灾,燕王看来是把粮食给了杜相了!”

薛大鼎明白王有方为什么着急,主要是怕燕王的这一次借粮,会影响到沧州计划。

“无事!”薛大鼎倒是从容说道,“今年虽然雨水颇多,但我们沧州到底在疏通大运河时配套修建了不少水利设施,没有让这大水冲毁农田。

我们手上的粮食,只是支撑到推广小麦的话还是足够的。

去年燕王手上粮食不足,燕王不是找了幽州世家买粮嘛,今年幽州又没遭灾,相信燕王总会搞到粮食的,我们无需自乱阵脚。

另外你多派遣些人到运河津口,津口被抽调走了太多徭役,怕会影响明日运转。”

“诺!”王有方见到了薛大鼎这般的沉着,倒也不由松了一口气,马上便是下去办理了。

而这时候的薛大鼎看着王有方离开,喃喃道:

“三个城市一同推行小麦耕种,自己手上的人手有些不足了。

算了,写封信给族里,看看有没有什么懂得耕种的人才吧!”

薛大鼎想到这里,连夜写了一封信,送到河东薛氏一族去了。

薛大鼎虽是官奴出身,但正常人家那里有成为官奴的资格,

他父亲薛粹,在隋朝时担任介州长史,隋文帝几个儿子争权夺利,汉王杨谅被诬为谋反,薛粹受到牵连,在这场政治斗争中丢了性命,薛大鼎做为叛臣之子,就被卖为“官奴”。

如果薛大鼎没奋斗起来,那薛氏一族能够不被牵连就很不错了。

但现在自己到底是重新奋斗到了沧州刺史,向着河东薛氏要几个懂得种田,尤其是种植小麦的人才,倒也不是难事。

毕竟莫说唐代,就算宋代恩荫这种授官的方式都是很正常的事。

所以薛大鼎发现自己手下不够用,就写信给族里看看有没有什么人才提供给而已。

毕竟是自己族人,用起来自己也放心,任人唯亲这才是用人中最常见的事。

薛大鼎写好了信让人送回了河东去,看着天色已经亮了,倒也没有要躺回去睡觉的意思,而是在这时候,拿出当初与李泰李淳风一起讨论的那一份方案。

只不过旁边配置了一份更加相信的地图,这南皮,沧州和无棣的小麦推行是整个计划的第一步,却是要好好做好才是。

当然,对比起薛大鼎的从容,杜如晦以最快速度赶到德州。

不过,在经历天津驰道的风驰电掣,大运河的畅通无助,真把这些粮草接送到了德州转运黄河时,这速度就太慢了。

哪怕马周仿佛知道杜如晦送来得是一个个的大箱子,早早准备铁锹,就是要把这一个个的大箱子给撬开来,拿出里面的麻袋,一袋一袋让人背着放到了马车上。

没办法,德州的漕运计划还没完全落实,从设备到人力都是缺口。

这样的情况下,选择把这箱子拆卸了然后一麻袋一麻袋的搬运粮食才是最正确的。

但如此的话,单单是卸货便是消费了一天,等到了把这些粮食通过陆路运输到了黄河渡口装货,又是三四天过去了。

杜如晦想一想自己从幽州弄到粮食走一个来回所需要的时间,居然都比在德州卸货装货的时间少,一时之间,杜如晦倒对《漕运计划》进行普及的心思却是重了几分。

更重要得是杜如晦也理解了李泰为什么从一开始就指定了必须要把所有的货物放到一个个规定的大木箱中,尺寸不能有一点问题。

这不仅仅是朝廷收税的问题,更在货物流通上,有这么一个外面的集装箱子,能让整条航运上搬运货船却是省事了不少。

更重要得是这种模式很大程度的提升了有人随便开个黑津口进行搬货运货。

毕竟商人最重要得是时效,如果没处理集装箱的能力,黑港口也很难开起来。

当然,就算是有了处理集装箱的能力,那道路呢,马车呢,人员呢,是不是都需要准备起来,这成本自然就上去了。

“不管怎么说,燕王的这批粮食到来,河南有救了!”

杜如晦带着粮食渡过了黄河,开始带人赈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木叶之极诣须佐

印第安老咸鱼

星际破烂女王

柳升升

开局十连召唤然后打爆诸天

淡淡的思

程璐玩的好极限

比奇堡大章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