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猪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430 洪武、英示?不,孝康!,皇明皇太孙,我喜欢的猪头,飞卢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个侄儿自然心里有数,所以侄儿的意思,是十一叔召各色人等,不拘翰林、进士或者僧侣等人。文渊阁所有藏书,自然也要参用。若是编纂此书,侄儿的意思也是要征召了大批缮书人进行描栏、清抄、绘图和圈点工作。”
听到朱允煐这么说,朱椿就知道朱允煐是认真的,这个《洪武大典》还真的不能只是依赖一小部分力量。要是没有一个强悍的朝廷作保,根本无法编纂如此巨著。
“爹。”小小朱忽然间跑出去了,又忽然跑了回来,“高祖父让咱喊十一王爷去乾清宫,你们说太久了,高祖父等不及了。”
朱允煐顿时黑了脸,说道,“咱和你十一王爷聊得尽兴呢,就不能再等等?”
朱椿那就叫一个尴尬,他从小到大的,哪敢不听老朱的话。可是现在再看看这个侄儿,面对老朱的话,居然还敢‘讨价还价’?
小小朱可不会惯着小朱,跑到朱椿跟前,拽着朱椿的手就说,“十一王叔,高祖父令人备了膳,咱们过去。再不去,高祖父就要骂人了,他就要打我屁股了。”
朱椿连忙说道,“臣不敢。”
这一位真的是蜀秀才,也特别喜欢儒家。他在蜀地的时候,曾经聘请汉中教授方孝孺为世子傅。虽然方孝孺也曾经是跟着宋濂学习,在老朱心里也是留下极好的印象。但是要不是在蜀王府做事得力,也不至于脱颖而出。
当然现在的方孝孺是在四夷官,虽然老朱曾经想要将方孝孺留给大朱、小朱重用。不过这一位现在和黄子澄一样,他们有着清名,在士林的名气不错。而且他们的重任不是参议国事,而是教化那些番邦蛮夷。
这些人能忽悠啊,为大明培养一些公知比较好。当然这些公知,都是要回到他们各自的国家。
朱允煐看着朱椿,笑着说道,“那咱也跟着过去好了,咱们到时候再聊这个事情。咱还是喜欢和十一叔聊这些,允熥那小子只吃吃喝玩乐、风花雪月,和咱聊不来。”
朱椿笑着拱手,说道,“吴王淳朴,倒也不是不学无术。臣和吴王也多有书信往来,曾邀......”
看着表情古怪的朱允煐,朱椿一下子也反应过来了。倒不是说和朱允熥书信往来犯了皇帝的忌讳,而是朱允熥是有前科的,喜欢到处乱跑的。
大明朝第一代希望不遵皇令擅自离开皇帝的亲王是曾经的吴王、现在的周王朱橚。而现在第二代吴王出现了,又是一个曾经到处乱跑的性子,看起来‘吴王’不只是老朱曾经称帝前的王爵封号,这个封号也代表着‘过于自由’。
小小朱在前面带路,朱允煐和朱椿边走边聊,看起来还是很投契的。
“英儿,你和咱的蜀秀才还没聊完?”乐呵呵的老朱看着进入乾清宫的几个人,笑了起来,“咱再不让人过去,估摸着你们都不用用膳了。”
朱椿立刻跪下,感情充沛,“儿臣叩见父皇!”
“起来!”老朱摆了摆手,说道,“又不是在朝堂上,学学你那个侄儿,他最是不和咱客套。你这小侄孙也成,整日和咱没大没小。咱啊,是给这父子两个磨得没了脾气。”
这似乎是在抱怨,但是朱椿可不傻。这可不是老朱在说小朱和小小朱不孝顺,这是毫无掩饰的在表达着老朱的欣喜和亲昵,朱椿自然也是想都不敢想这样的待遇。
老朱看了看朱椿,说道,“你和英儿,是在聊些什么?咱看前几日你几个哥哥回来,他也就见了面、聊几句,哪像现在这般聊了许久?”
朱椿赶紧说道,“儿臣和皇帝陛下在聊大典之事。”
“那成,这事是得咱蜀秀才来做。”老朱笑了起来,说道,“到时候咱给提个名,就叫《孝康大典》!”
朱允煐直翻白眼,他本来是想着要叫《英示大典》,谁让这是朱允煐在位时编纂的,用他的年号没问题。但是想了想,还是给老朱面子,毕竟老朱打的基础好。
可是老朱这边倒好,想到他最爱的长子没有登基称帝,心里就不得劲。《孝康大典》,这也是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孝康皇帝朱标,那可是大明最有文名的皇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