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再次测试脑电波生物感应器
三寸寒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六十章:再次测试脑电波生物感应器,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变,三寸寒秋,飞卢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映入所有观众眼中的,是一座占据了整个园区近五分之一庞大面积,占地达到了近两万平方米的超级建筑。
在整个可控核聚变园区内,这一栋建筑是率先动工的,修建了差不多半月了。在之前基地的基础建筑重建一段时间后,就有一些空余出来的工业机器人在修筑这个了。
只不过半个月的时间过去,这座核心建筑的主体都还没有建成。
不过仅仅是半成品,这座核心建筑的高度就达到了二十米。
以至于直播的时候,站在这个庞大大物面前的韩元和直播间里面的观众只能抬头仰望,才能看到它的顶部。
不过高度和它长宽来比,并不算什么。
这个占地达到了近两万平方米的超级建筑,占据的土地是一个标准的正方形,长宽均达到了惊人的一百米。
以至于如果从一定距离的高空上看去,就像一个盒子一样。
【卧槽,这个好大!】
【这干啥用的,怎么这么大,高度都快是之前建筑好几倍了。】
【核心区域的建筑,应该是用来装核聚变反应堆的。】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可控核聚变反应堆需要的占地面积并不大吧?】
【世界上最大的核聚变反应堆iter,托卡马克装置占地面积足足有42公顷,对比之下,主播这个已经很小了。】
【楼上的你这个数据早就过时了,42公顷,那是刚开始实验的时候,经过几十年的扩建,现在人家占地已经达到了180公顷。】
【这是所有设备,各种建筑的总面积,当然,实际上的托卡马克装置也不小,是一个重达2.3万吨,近30米高的庞大家伙。】
【难怪主播得准备一个这样的超级建筑来存放可控核聚变装置,原来那么大啊。】
【那是托卡马克装置的,主播建造可控核聚变反应堆肯定用的不是托卡马克。】
【对了,可控核聚变不是有很多条路线吗?什么托卡马克,什么仿星器,主播用的那种技术啊?】
【不知道,好像这个还真没说过。】
【仿星器吧,仿星器应该是最有希望的,而且也是稳定系数最高的。】
【磁约束路线的稳定系数才是最高的,比仿星器高多了,只是可惜磁约束目前还无法约束不带电的中子。】
......
看到庞大的核心建筑,直播间里面也是讨论不断。
而随着讨论,话题也跳转到韩元使用的可控核聚变技术到底是哪一条路线上,纷纷询问起来。
韩元看了眼弹幕,回道:“眼前的这一栋建筑的确是核心区域的反应堆厂房,是用于存放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建筑。”
“至于我使用的可控核聚变技术是哪条路线,它其实并不在传统的托卡马克、仿星器、磁约束这些线路中。”
“这次使用的可控核聚变技术,是在仿星器上路线上结合了磁约束技术而诞生的,算是一个复合体。”
“主要是针对仿星器的一些结构做了一定的改进,保证了它的长久运行。”
“至于那些方面的改变,在后面我会讲的。
”
简单的解释了一下使用的可控核聚变路线后,韩元进入了这座正在建造的反应堆厂房。
从外面来看,反应堆厂房是一座占地面积达到了两万平方米的超级建筑。
但进入里面后才能看到这两万平方米的超级建筑宛如一个九宫格一样被初步划分好了。
当然,这只是他眼中的结构。
实际上,在观众的眼中,这两万平方米的超级建筑里面绝大部分都还是中空的,只有互相连接的寥寥几堵墙和一些高耸的混凝土柱。
除此之外,这栋超级建筑里面还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材料和施工用的设备。
别说是一个普通的人了,就是一台挖掘机,在这个广阔的空间中都显得相当渺小。
这座反应堆厂房,是整座可控核聚变园区建设最早的建筑,但却是建设进度最慢的建筑。
从开建到现在,半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呈现在眼前的,依然还只是一个墙体都没有完成的半成品。
甚至半成品都算不上。
毕竟以一栋建筑的标准来说,所谓的半成品不说装修,好歹得封顶是不。
不过这和反应堆厂房的复杂结构有关系。
和其他建筑不同,反应堆厂房是用来存放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所以安全性和防护一定要做到位。
尽管可控核聚变被认为是清洁能源没有辐射,但必不可免的是dt可控核聚变还是会释放中子辐射的。
除了中子辐射问题外,更关键的是得给这座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建造一些预防核爆问题的结构。
比如能源输入切断系统、比如水凝冷却系统、比如核聚变反应堆强行停止系统等等。
这些装置的存在的目的就是应对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在运转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意外。
而为了布置这样的系统,这座反应堆厂房有着有史以来最复杂的结构。
不仅仅是地面,更是地底。
按照图纸,x-1型工业机器人将反应堆厂房下挖出来了近二十米的地基。
这可不是修建高楼大厦那种像打井一样打圆柱地基桩,而是几乎将这两万平米的土地向下整体挖了近二十米。
工程量之巨大,简直可怕,挖出来的泥土可以说都不知道该往哪里堆放。
地基的修建,才是导致反应堆厂房进度远落后于其他建筑的主要原因。
......
进入反应堆厂房,韩元找到进入地底部分的通道,进入了地底部分。
相比较外墙都还没有完工的地面部分,地底部分的建筑基本已经完成了整体的建造。
带着拍摄装置,韩元行走在如同地下车库一般的地下空间中。
除了需要的各种仪器设备还没有运送进来外,地底部分的建筑已经完成了一部分水、电、空气循环等各种基础设施的布置,剩下的部分也正在构建中。
再加上散落在各处忙碌着的x-1型工业机器人,走在里面并不觉得很沉闷。
相反,面对着足足三四个足球场面积大小的地底空间,看着零散分布在各地的工业机器人,反而有一种空旷的感觉。
韩元四处检查了一下施工情况,一边走一边解释:“这里是反应堆厂房的地底部分。”
“深度在二十米,总体被分成两部分。”
“上半部分负一层占据空间高度在九点三米,也就是我现在所在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