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二十五章 供销站,辣椒,逆天换明,样样稀松,飞卢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得到消息,郭大靖便抽空来了一趟,把具体的安排告诉藤野父女,让他们理解,并做好准备。

“这个时候大操大办本就不合适。”藤野正对此倒是很大度,笑着拍了拍郭大靖的手臂,说道:“你和阿英商量好就成,我图个省心,不管了。”

郭大靖把藤野正送到门外,回屋坐进椅中,活动着脖子,说道:“忙死了,比打仗都累人。”

藤野英走过去,给郭大靖拿捏着肩膀,柔声说道:“毛帅和陈副帅作媒主婚,已经是想不到的抬举,我没什么可挑的,就照你说的办吧!”

郭大靖轻轻抚着姑娘的手,调侃着笑道:“简单点也好,省得把人折腾得没办气进洞房,是吧?”

藤野英却不象阿秀那么娇羞,咯咯笑着贴上来,还吧唧亲了郭大靖一口。

这亏不能吃,郭大靖手上用力,顺势把藤野英抱进了怀里,在姑娘的脸上、嘴上亲了好几口。

藤野英乖巧地偎在郭大靖怀里,很久了,很久没有这么亲近了。以后再没有障碍,没有顾忌,可以光明正大地在一起。

“阿秀已经托人带了话,在哪里住听我的。”郭大靖手不老实,在姑娘身上捏捏摸摸,开口询问道:“你呢,有什么想法?”

藤野英被摸得痒痒的,有些害羞,但心里却是美美的,柔声道:“我也听你的。”

郭大靖轻轻点头,说道:“金州现在分成两个大区,分别是旅顺口和三山海口。主力部队将在南关设防,三山海口离得要近一些。”

大连市的开发很早,汉初,杳氏县(今大连、旅顺、金州一带地方)属辽东郡所管辖十八县之一。唐初,这里称“三山浦”。唐中期改称“青泥浦”。

明清以来始称“青泥洼”,而海口则称“青泥海”,亦有仍称“三山海口”或“金州海口”的。

“那就在三山海口,你回家探望休息也方便。”藤野英想都不想,便说出了心里所想。

旅大金,在后世应该是分成这三个大区,现在只能设成两个大区。

旅顺口区是大后方,挨近港口,驻兵不多;三山海口区,以军队眷属居多,百姓也要安排可靠的老辽民。

同样的,以郭大靖的谨慎,不会不考虑后路。在三山海口区,也就是在大连湾,也要开港口,也就是后世的大连港。

通过水师控制大连湾,不仅避免了南关防线东面被建虏蹈冰绕袭的危险,还有再次抄袭建虏后路的可能。

只要建虏敢于深入辽东半岛的南端狭窄部,就不得不顾忌东江军的海上抄袭。

况且,复州、盖州的无人区,本来是防范东江军登岸袭扰的,现在却同样增加了建虏南下攻打金州的困难。

与收复金州时的设想和计划比较类似,在南关防线构筑完成,卑沙城修缮结束后,郭大靖还真的希望建虏能再来攻打。

在还不具备与建虏野战厮杀的阶段,倚坚防守,再伺机反击,不失为一种聪明有效的作战策略。

以己之长,击敌之短。每一次胜利,都是对军心士气的鼓舞,将给东江军带来心理上的强化,为下一阶段的野战争锋打下基础。

况且,建虏最可能的进攻时间应该是在秋后,最佳则是在冬季的河流冰封之时。

而到了那个时候,金州守军在武器装备上又将得到提质升级,将给来犯的建虏沉重打击。

阿秀是嫁夫随夫,藤野英也是想离丈夫越近越好,相聚的时候越多越高兴。

“三山海口将是海滨城镇,风景很美,在岛上住习惯了,在那里也有相似的感觉,能很快适应。”

“除了要建起城镇,还有工坊区,有些新装备,我也能就近指导,方便打造。”

郭大靖娓娓述说着,咸猪手在姑娘身上的沟壑间游走,两人贴得很紧,气息相融,都有些动情难禁。

“小姐,小姐——”突然响起的呼唤声,打断了两人的亲昵,也浇熄了两人的情动。

藤野英象受惊的兔子从郭大靖怀中跳起,匆忙整理了下衣裳,脸上还泛着绯红,却强装镇静,对着小跑进来的阿巧问道:“大呼小叫的,成何体统?”

阿巧赶忙垂下头,禀报道:“小姐,来了好多人,还抬着桌椅和箱笼。为首的是李夫人,李维鸾大人的夫人。”

郭大靖干咳一声,站起身,对藤野英说道:“是来为后天的亲事作准备的,你去好生迎客吧!”

住在旅顺堡内的只有李维鸾、尚可义等军官的眷属,知道郭大靖成亲,便让家中女眷赶来帮忙。

郭大靖承这份情,日后定有回报。他也没特别通知,连刘兴祚和刘奇士都不知道。他们正在金州卫城暂时驻扎训练,与卑沙城呼应。

成亲之后,派人送去两坛喜酒也就是了。本就不是大操大办,通知一个,其他人也就知道了,不来不好,要来路不算近,耽搁军务。

除了阿巧,藤野英还带了几个女医护员,帮着她忙活忙活,也不是太过繁琐劳累,还不显得人少冷清。

趁着没人,郭大靖在屋内又放了些东西,比如绸缎布匹之类的,才出了宅院,又去忙公务了。

大半个金州,从上到下,都在紧张的忙碌。不管是对高层,还是底层的军民百姓,都在熟悉着工作。

新作物的种植,新的分配制,以及将要发到手中的军票,老百姓都是陌生的,但又都是兴奋和喜悦的,并充满了憧憬和希望的。

“俺要谷子、白菜、萝卜、茄子种子……”

“俺要苘麻、萝卜、豆角、芝麻种子……”

“俺要倭瓜、白菜、菠菜、花生种子……”

村公所内,人声嘈杂,一个个百姓领到种子,兴高采烈地离去。

官家强制种植的土豆、黑麦、玉米已经基本完成,剩下的土地,以及自己垦荒的边边角角、院落地头、坡地洼地,便是自己作主,想种啥都行了。

至于苜蓿、豆子等相关养马的草料,则在军屯的田地中种植,与老百姓的关系不大。

从山东采购,还有林家帮着搜集,各种作物蔬菜的种子品类很齐全,但一家只限领四种。

第一年主要是安定保险,老百姓主要是盯着吃,基本上都选粮食蔬菜,还是比较熟悉,种下去有把握的。

苘麻适合东北种植,也能编绳织衣,但纤维不如苎麻,麻布的品质自然也差不了不少。但对要求不高的百姓来说,作夏衣来穿,还是不错的。

沈大龙兴冲冲地回到家里,马上就在院里忙活起来。地方不算大,但老百姓不舍得浪费土地,哪怕只有炕头大小,也都要利用上。

“这点小活儿不用你干。”妻子擦着手走出来,抢过沈大龙手中的小锄。

沈大龙嘿嘿笑着,把种子递给妻子,说道:“这是豆角和菠菜,在院子里种一些,吃起来方便。下午俺去地里,把倭瓜和萝卜种上。”

妻子笑着应承,熟练地刨坑播种。

沈大龙闲不住,迈着假腿,笃笃笃地走在院子里,拿了些树枝木头,把院子的篱笆墙全部弄好。

“在村公所,听说要给退役军人和家属更多的优待政策。”沈大龙一边干着活儿,一边和妻子说着话,“至少,吃饱肚子是没问题的。”

妻子说道:“那赶情是好。要是风调雨顺的话,秋收之后,咱们应该也不愁吃喝。”

退役军人和军属的田地是免赋税的,今年暂时定在每人五亩,明年可能还会增加,收多少全归自己。

按照土豆和黑麦的产量,沈大龙家有二十亩地的收成,确实足够一家人嚼裹了。

“要是真象别人说的那么高产量,那肯定是吃不了的吃。”沈大龙还有些疑虑,说得并不是那么确定。

妻子倒是更有信心,笑着说道:“是真的,俺听赵家嫂子讲了,在鹿岛收土豆的时候,她亲眼看到的,每亩收了三千多斤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御龙家的我成为妖精系冠军

雨夜末路

完美世界之无上主宰

楚南狂士

别人御兽我御妖

无月不登楼

玄幻:我能捡属性变强

圣玉

重生之拼搏时代

新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