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四十三章 崇祯起疑,逆天换明,样样稀松,飞卢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白天一战,皇太极亲自指挥,德德门外,宣府总兵侯世禄所部先被建虏击溃;满桂所部独力上前拼死奋战,却遭城头京营火炮误击,损失惨重。

还有袁崇焕所部在广渠门的作战,面对人数并不多的建虏,表现得也不尽如人意。

历史上记载的广渠门大胜,实际上既不是主战场,也是双方损失都不大的一场小战斗。得出这个结论很简单,从关宁军前后的兵力对比就能看出来。

但面对数千建虏,关宁军险被击溃,袁督师险被斩首,终于是支撑下来了。可也再次是颗粒无收,也就是一颗首级也没有斩获。

如果广渠门大战关宁军能取得一场像样的胜利,比如斩首上百,那或许还有挽回的余地。

但这场尴尬的胜利,或许就成为点燃皇帝心中所有不满和猜疑的导火索。

而在城头观战的京师臣民也看到了关宁军的德行,更可谓是“物议籍籍”,舆论对袁崇焕更加不利。

在此战中,关宁军明明占有兵力优势,却打不过建虏,偏偏自身伤亡还不大,难免让人觉得关宁军是在和建虏演戏。

而这些臣民更加坚信袁督师与建虏私通,故意引建虏兵薄京师。在袁崇焕被千刀万剐时,或许也正是这些人最积极热情地买袁督师的肉吃。

崇祯轻抚着额头,心烦意乱,为明天的召见勤王诸将而煞费苦心。

对于袁崇焕的猜疑,已经掩饰不住,王承恩深知朕心,却不敢轻易上前劝说。

不管怎样,在建虏兵临城下的时候,处置袁崇焕都是不适宜的。毕竟,关宁军还是城外勤王军中,兵力最多的部队。

“袁崇焕坚请入城,朕心疑之,坚不允许。”崇祯突然抬起头,对着最信任的太监王承恩说道。

王承恩赶忙躬身道:“皇爷英明。勤王外军不入京,这是祖宗留下的规矩。满桂英勇血战,只余残部,皇爷破例,乃是皇恩浩荡,仁心体恤。”

因为满桂所部损失惨重,崇祯特意允许其率残部进入德胜门的瓮城休息整顿。

袁崇焕也提出了入城休整的请求,并援引满桂的例子。为何他能入城,我就入不得?

但崇祯已经生出了猜疑之心,岂敢放关宁军进城?

即便此时,袁崇焕可能还未觉察到皇帝内心的变化,还以为皇帝会象以前那样信重他。

可惜,就在京城这外,袁崇焕和他率领的关宁军,也没能用实际表现扭转舆论的不利,继续得到皇帝的支持和信任。

既然皇帝开了口,王承恩也适时地劝谏道:“皇爷,明日召见勤王诸将,还当鼓励嘉勉,以期早日赶走建虏。”

崇祯抬头看了王承恩一眼,思索半晌,沉声道:“朕自有道理,会以大局为重。”

王承恩暗自松了口气,再次躬身,“皇爷英明。”

崇祯心中初定,思维又恢复了正常,想起一事,说道:“庶吉士刘之纶、金声向朝廷推荐义僧申甫,言其精通兵法,更精火攻,可破建虏。朕欲便殿召见,细察之。”

王承恩说道:“民间或有奇人,皇爷谨慎,先察后用,明君所不及。”

崇祯难得地笑了笑,摆了摆手,说道:“建虏孤军深入,朕要调集大明各路人马,使其匹马难还,方彰我大明国威。”

到了这个时候,崇祯还没有对双方的战力,以及形势,有清醒的认识。

当然,作为皇帝,他自然希望能给予建虏重创,甚至是将建虏全歼于京畿地区。

为了达到了这个目的,明军的伤亡他是不太在乎的。哪怕五比一、十比一的代价,崇祯也肯定愿意付出。

在他想来,就算十比一,干掉万把建虏,或是将建虏打到溃败,也是值得的,能让他出一口心中的恶气。

如果真的能象崇祯想的那般容易,从某方面来说,也确实值得。建虏在遭到重创后,至少不会再入关劫掠,因为代价太大。

可惜,战争不是如此简单的数字游戏,也不是光看兵力对比,就能确定胜败的。

………………

波浪被尖锐的船头劈开,帆张得满满,船只已经是最大的速度,可方正化却心急火燎,恨不得插翅飞到京城。

作为监军太监,可郭大靖的出兵却欺瞒了他。

此时,方正化已经明白之前的什么兵临三岔口、伺机收复盖州卫等等,都是在骗他。

这肯定是蓄谋已久的行动,就凭数万人马在极短的时间内便跨海远征,方正化便知道这不是准备了一天两天,可能是数月的时间。

“公公。”蒋宝和看着方正化沉着脸,在旁小心翼翼地劝慰道:“郭大靖率军勤王,以寡敌众,兵凶战危,应该是担心公公的安全,才……”

方正化白了蒋宝和一眼,让这家伙闭上了嘴巴,垂下头。

勤王是好事,是忠君爱国,是心忧君父。

可方正化得到的通报,却是勤王大军遇风浪偏航,漂来漂去,最后勉强在秦皇岛和老龙头附近靠岸停泊。

因此变故,郭大靖只能临机而变,率军登陆,杀奔遵化,堵截建虏后路,使其匹马不得出关。

借口,十有八九又在欺瞒自己。勤王不去京城解围,那叫什么勤王?

尽管方正化也懂点军事,知道去抢遵化,再以逸待劳迎战建虏,是东江军最有利的战术打法。

但有皇帝在呢,什么有利的考虑都应该抛在脑后,去保护皇帝的安全才是压倒一切的任务。

“京营有数万人马,再加上各路勤王大军,足以保京师无虞。”方正化望着远处的海面,似是自言自语,又似是对别人,喃喃地说道。

蒋宝和与沈宗贵对视了一眼,这回换成沈宗贵开口接话,“公公所言极是。区区两万多的建虏,岂能撼动神京?”

方正化似乎得到了些安慰,轻轻地叹了口气,说道:“东江军僻处海外,却是忠君爱国,千里赴援,足堪嘉励。”

方正化想明白了,不管毛文龙和郭大靖如何欺瞒,他向朝廷和皇帝却是不能直说揭露的。

非但不能说穿,还要帮东江军尽力掩饰,使东江军抄袭建虏后路,变得合情合理,势在必然。

道理很简单,方正化已经意识到自己如果不这么做,就是在给朝廷和东江军制造矛盾和隔阂。

在京畿战乱、京师被攻的危急时刻,方正化觉得自己为东江军说话,是在顾全大局,能够尽快取得这场大战的胜利,解皇爷之忧。

同时,方正化也有自己的私心,那就是不能把自己牵扯进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御龙家的我成为妖精系冠军

雨夜末路

完美世界之无上主宰

楚南狂士

别人御兽我御妖

无月不登楼

玄幻:我能捡属性变强

圣玉

重生之拼搏时代

新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