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四章:大结局:书画的修复、临摹和模印!
喜欢吃脆桃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两百九十四章:大结局:书画的修复、临摹和模印!,我的纪录片真的不想要高收视!,喜欢吃脆桃子,飞卢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现在这幅画已经有了自己的名字。
崇庆皇太后八旬祝寿图。
首都博物馆建院90周年,他们要办一个与祝寿有关的展览。
万寿庆典展。
展览选出来的都是六十岁以后的帝后画像和与之相关的文物。
......
90周年庆典?
拿自己正好可以去看看这幅画哎!
住在首都的小佳顿时萌生出了这个想法。
拿出手机搜索首都博物馆的展览信息。
好吧,门票以及卖空了。
小佳有些扫兴。
.......
在传统修复技艺延续的同时,首都博物馆也在接受新鲜事物,加强修复档案的管理。
扫描图,将来还可以用作复制品,在不同的地方展出。
如果没有这道工序,我们看到稀世名画的机会就更少了。
做完了扫描工作,几个年轻人又把这副巨大的画作卷起。
然后原路抬了回去。
其实一个书画修复师一生接触到修复顶级名画的机会并不多。
在他们日常修复中接触到还是一些名气不大,艺术价值没有很高的古画。
我们在游览首都博物馆时,很多宫殿还原了百年前的陈列。
这其中就有书画修复组的功劳。
那些尘封百年的门扇,墙壁上的贴落画就是这么修复的。
古书画修复的步骤很多,最核心的四个就是补、揭、洗、全。
通常先用毛巾、热水、排笔来洗。
清水能够溶解许多物质,它不仅能够软化浆糊,而且能去除字画表面的污渍和尘埃。
看到这里小佳一愣。
书画用热水洗?
没搞错吧。
这不会洗坏了吗?
难道就没有人发现这其中的不对劲吗?
......
很多人会惊讶于书画可以用热水洗。
......
可不是嘛。
小佳吐槽了一句。
......
其实纸张本来就是从水里面捞出来的。
“那些老外一看我们上水,那个心里害怕的啊,其实我们心里也害怕,我们也是很慎重的,我们主要是用水一闷,然后浆糊就软化了。”
林泽明面对着今天笑道。
.......
搜嘎!
又学到了一个看起来没什么用的冷知识。
小佳点了点头。
......
古代书画沿用千年的就是水闷法。
简单说就是用温水闷润字画,然后揭裱。
揭裱是困扰手工书画重新裱装最大的难题,这一步关乎这幅画的生死。
揭多了,有损字画,揭少了,重新裱装后有残留物质。
古书画揭裱,历来只许成功。
纸、绢、刀、浆糊等都是修补需要用到的工具。
古书画的修复是一项需要高度集中的工作。
为此林泽明也有自己放松的办法。
说着,书画修补室响起了一阵悦耳的吉他声。
其他的年轻人听见这道声音便相视一笑,摇了摇头。
他们知道,林泽明又要开始谈起这老掉牙的曲子。
上个世界,国家文物局约请各行各业的文物修复高手成立进驻首都博物馆成立文物修复厂。
有“装裱界梅兰芳”之称的杨文彬、古书画修复大师张耀选、等数位技艺精湛的文物修复师组件了书画室。
......
看到这里,热爱幻想的小佳脑子里不自觉的浮现出一位位面容朴素。
但是一出手就是妙手回春的大师们意气风发的走入首都博物馆。
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这么多的高手一同来到首都博物馆。
顿时就热血翻涌。
......
下班时间到了。
首都博物馆实行朝八晚五的下班制度。
到了5点,无数人从一个个的房子里面走了出来。
文保科技部有一个特殊规定。
除非是特殊情况,不准加班。
这也是文物修复的特别之处。
更强调慢工出细活。
首都博物馆有着严格的文物保护制度。
每天下班,他们都要关上七道大门。
......
不加班?
这工作真好。
小佳有些羡慕,但是上下班时间估计很长。
看看首都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就知道周围的房价。
.......
画面一转,一个穿着红色格子衬衫的中年男人出现在了书画修复组。
沈伟,是首都博物馆临摹组的唯一传人。
书画作品完成时,都有盖印的传统。
因此有书画印一体的说法。
每当印需要摹印时就需要找沈伟。
华国印坛有南陈北金的说法。
金禹明大师就是北派镌刻的代表人物。
也是首都博物馆摹印的开创者。
金禹民只收了一个土地。
就是刘玉。
而刘玉也只收了一个徒弟。
就是沈伟。
因此首都博物馆的摹印是三代单传。
......
三代单传?!
小佳有些兴奋起来。
要是我进去了,那我岂不是第四代了!
小佳彷佛找到了自己的目标。
打开手机找到首都博物馆的页面。
看到了招聘启事。
小佳有些兴奋的点了进去。
“本科学历......”
小佳有些郁闷,想想自己连初中毕业证书还要一年才能够拿到手。
小佳叹了口气。
害!
又一个世界级文物修复天才被扼杀了。
......
书画属于有机类文物。
最终要降解。
装裱修复就是一种保护措施。
在机械复制时代到来之前。
为了让几千年后的人们看到文物的原貌。
历朝历代都有宫廷画师,对古画进行临摹和复制。
唐代和宋代都设有专门的机构。
临摹保留了华国古代,尤其是隋唐之前大量的书画作品。
明清也是乾龙年间,也是大量临摹古书画作品。
送代张泽端的《青明上河图》是首都博物馆的珍藏。
张泽端虽然只有这一副作品传世,但已经足够看出他的功底。
这副长达五米的画卷,通过散点透视,移步换景的方法把送代京城汴梁以及汴河的两岸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尽收眼底。
内容之繁复,结构之严谨,细节之逼真,在华国绘画史上绝无仅有。
上个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冯忠莲女士花了十年时间复刻了《青明上河图》。
“她那个时候是早上去把画领回来,然后下班的时候又要把画还回去,第二天来接着画,那个时候卡的特别严。”
林泽明对着镜头说起了这段颇为传奇的往事。
......
十年啊!
小佳惊呆了。
临摹一幅画花了十年。
这得是多有耐心才能够十年里面重复的坐着这么一份工作。
匠人精神啊!
小佳有些震撼。
对刚来到这个世界不过十几年的小佳来说,一副画的临摹时间仅仅比他少了四五年而已。
哪怕再年少不止事,他也知道这是一项伟大且了不得的技艺了。
......
首都博物馆90周年系列展览就要开始了。
隋朝的《游春图》、唐朝的《五牛图》、送朝的《清明上河图》等书画珍品。
和青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龙、嘉庆等五位皇帝的书法绘画成就一次重磅展览。
这些作品都曾经历过首都博物馆书画修复组的修复或临摹。
一代代修复、一代代观摩。
我们的民族性格和审美也由此塑造。
......
看到这里,小佳内心一阵渴望油然而生。
掏出手机,打开朋友圈。
“好像去首都博物馆九十周年的展览啊,谁有票,我愿意出3倍价格来购买。”
很快,小佳就收到了无数条的回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