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柴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六十章大秦帝国的科学发展观,覆秦从计划开始,守柴炉,飞卢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说完,他便吩咐了几句,让侍女都走了,只留下几個侍卫跟着。

“这样就好多了。”王雪吸了口气,笑着道:“出发吧。”

“恩。”赵昆应了一声,踏上了马车。

........

与此同时,咸阳城狮子楼顶层。

一群老头小青年正在把酒言欢,讨论最近一段时间的辩论赛,以及橄榄球赛事。

在这群老头小青年之中,不乏一些朝中官吏。

比如张良,陈平,以及蒙毅这样的重臣。

此时,一名儒家老头正在高谈阔论:“秦王有言在先,博士宫找人,一切以百家学子为主,我等最近争论之事,无非就是谁主谁辅,可争论到此,也没结果。”

“对啊,几位大人都是朝中重臣,难道视秦王之言为无物吗?”另一名法家学子附和道。

现在儒法两家,算是开了新的争端,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当初李斯在的时候,法家将儒家按在地上摩擦,如今李斯已不在,儒家自然也想尝试一下把法家按在地上摩擦的滋味。

但法家肯定不干啊!

所以两家又掐了起来。

儒家说法家不懂礼数,正因为法家李斯乱政,大秦才走了一遭弯路,如今再走新路,肯定不能用法家。

可法家撇得很干净,说李斯数典忘祖跟他们没关系,他们才是大秦的中流砥柱。

毕竟,现在的大秦依然是以法治国。

在这种环境下,所有人的主观意愿,肯定是偏向法家多一些。

如果公平竞争的话,法家一点也不惧。

就目前来看,法家依然是大秦最实用的学术,所以位列科举九科之一。

不过,相比做事一板一眼的法家,儒家更懂得变通。

从孔子开始,到后面的孟子,荀子,儒家的思想一直在变革,从未停歇。

即使到现在,也有鲁儒宣扬利益至上,其余儒生为了在朝堂上寻得发展,大谈统一思想。

也就是说,儒家在精神层次上,更为丰富,比法家更会忽悠人。

扶苏的在儒家派系中,还是很有分量的。

特别是扶苏监国以后,儒家看到了复兴的希望,所以很多不出世的儒家学者,纷纷赶往咸阳,希望搏杀出一条新路。

眼见儒法两家又要吵起来,主持此次议会的张良和陈平,对视一眼,后者笑道:“秦王虽然让诸位辩论,但学子们入博士宫,也关乎以后前途,怎能不慎重呢?”

“再加上,大秦科举在即,新教材编撰工作,还要考学子们,新九科也定下了基调,每派都也涉及,倒也没厚此薄彼。”

听到这话,百家众人面面相觑。

陈平也在这时开口道:“新九科出来后,便没有主次之分,大家的学说,都一视同仁,何必被一时利欲迷了眼,铸成终身大错,徒留遗憾?”

“这.....”

众人听到陈平的话,陷入语塞。

蒙毅扫了一圈,接着说道:“今日召集尔等来,主要是为了明年的科举考试。考试日期定在春分时节,出题的工作,秦王交给你们负责,不知你们有何想法?”

此话一出,众人心头大动。

之前他们争论生源分配问题,以及谁在博士宫占主导的问题,说白了,主要目的还是这个。

科举取士乃华夏大地从未有过的先例,哪怕是扶苏,也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唯一懂一点的赵昆,却始终隐藏在暗处。

所以,具体如何执行,还要靠这些百家大佬。

能混到一派大佬的人物,智谋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可以说是大秦最顶尖的聪明人。

他们自然呢嗯想到,科举取士一旦施行成功,往后多半会继续推行,顶多细节方面有调整。

而科举取士面对的朝政官吏,试题如何出,里面的道道太多了。

比如,现在的秦国依旧以法为尊,九科也列了秦律,出法家题,肯定也是必然的,但法家题占主导也不行,所以其余几科都要涉及百家学说。

否则以后以法家治国,又走了老路,大家都白忙活一场。

稍微思量,百家大佬们的脸色顿时阴晴不定。

张良似乎看出了他们的想法,又笑呵呵道;“秦王曾言,百家乃大秦的文化精粹,凡是有益大秦发展的学说,缺一不可,大秦现在以法治国,以后便是如此吗?”

听到这话,所有人为之一震。

如今,法家没了李斯那样的代表人物,可以说群龙无首。

百家趁此机会崛起,也未尝不可。

但是,不要忘了,以什么学说治国,全都在帝王的一念之间。

在帝王眼中,学说只不过是一个工具,用顺手了可以继续用,用不顺手,换一个也可以。

强如‘商鞅’这样的大人物,不也因为政策太过激烈,导致五马分尸吗?

国策这种事,实际上是没有道理可言的。

作为学派大佬,自然可以挥斥方裘,指点江山,任何帝王对于这种事,实际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宽容。

毕竟对方没有实权,说得再天花乱坠,都没什么卵用。

可让这些学派大佬身处朝堂,他们就必须要清楚,所谓的学说,不能服务帝王,终究站不住脚跟。

无论是李斯代表的法家,还是任何一派学说,作为幕后操纵一切的赵昆来说,都不希望他们一家独大。

这个想法与计划,甚至与权谋无关,只是对大秦比较有利罢了。

扶苏和嬴政都看到了这一步,因此在赵昆决定扶起百家争鸣的时候,便默认了这种发展。

以前人际关系十分简单,大家谋生的手段不多,任何一门学说,只要学的不差,都可以混一个较好的前程。

但如今的大秦,正在朝多元化发展。

单纯的学术一派,解决不了大秦百姓日益增长的矛盾。

因此,取长补短在所难免。

所有学说能涉猎,筛选有利于大秦发展的一部分,加以驯化吸收,才是大秦以后的治学方向。

而且从实用角度来说,无论是张良,还是陈平,亦或是蒙毅,都不觉得那家学说可以称得上当世最强。

他们非常清楚,大秦正在朝盛世前进,而盛世最大的原动力在科学院,在军工厂。

若正如赵昆设想的那样发展,科学院才是大秦未来的主流。

那么可以预料的是,一旦天下士子确定了帝国的发展思路,憧憬科学的热情,只会变得越来越高涨。

而这,也是赵昆,扶苏,包括嬴政在内的人想看到的一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洪荒:通天!你徒弟又作死

贩卖焦虑

史上最强狂帝

天下1

叶玄叶灵

青鸾峰上

一剑独尊

青鸾峰上

剑尊

青鸾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