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浪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97章 为难之处,1627崛起南海,零点浪漫,飞卢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张金宝连连表示感谢,并询问荀鹏程如今在儋州的住处,邀他搬来凤鸣山庄暂住,也好方便联络。荀鹏程心道你这山庄都已经抵押给了银行,指不定哪天还不上钱的时候就会被国家收了房产,住在这里感觉有些晦气。当下便委婉地表示了拒绝。不过客栈地址还是给了张金宝,以便万一三亚那边回电了,两人好商量着办事。
张金宝也不勉强,在荀鹏程准备离开山庄的时候,又特地准备了四色糕点和两瓶酒给他。他现在已经知道荀鹏程并不缺钱,而且既然能交上了李奈这样的朋友,说不定也是哪个大户人家出来历练的人物,所以送礼也不会再专门挑贵的送,只当是送的一份心意了。
荀鹏程回到城中住处,只觉得这一天的经历十分神奇。他忽然想起一事,便将客栈派来服务自己的那名伙计叫进屋来,对他问道:“我今早出门之前,你跟我说的什么诗会文会,可是有人授意你向客人推荐?”
那伙计倒是十分油滑,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只是推说不知。荀鹏程跟三教九流打惯了交道,见状便知道这是索要好处的手段了,当下摸了钱出来放在桌上:“你好好说,自有打赏。”
那伙计果然是见钱眼开,当下便承认了有人曾经来客栈打过招呼,遇着外地来的豪客,可设法推荐其去街头告示栏上所公示的诗会文会,只要当事人去参加了,伙计在事后便能拿到酬劳。荀鹏程几乎不用再问下去,就基本能肯定这是张金宝的手段了。
不过这种隐秘手段的效果显然并不理想,首先来到儋州的外地豪客本就数量有限,而其中对诗会文会之类的活动感兴趣的,顶多十之二三。而这少部分人在看过了海风诗社那公文式的公示文之后还有兴趣去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可能只有个位数的候选者,要在活动过程中找到与自身兴趣相匹配的项目,还得花钱投资,这一连串状况都能发生的几率实在是微乎其微了。
如果不是碰上了荀鹏程这种有奇思妙想的人,这个略显呆板的套路或许会继续这样举办下去,直到张金宝破产为止,亦或是被安全部之类的特殊衙门给盯上,然后动手拿人,拆了这挂羊头卖狗肉的所谓诗社。张金宝或许在经营书院,笼络人才方面有自己的一套本领,但如何将这些研究项目转化成产业,并获得盈利的运作,他的确是不如在三亚见过各种商业手段的荀鹏程想法多。
而且张金宝的官方人脉几乎全在儋州,对这种需要执委会点头首肯的事务根本使不上什么力,所以他就算不完全相信荀鹏程,当下已经没有别的救命稻草可抓,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不过张金宝大概也料想不到,看起来十分沉稳的荀鹏程,其实心里比他还更没底。对于能否收到李奈的回复,荀鹏程连半分把握都没有,也不认为张金宝目前的处境能够得到改变。不过他并未收受张金宝的好处,所以也没有义务向对方承诺一定可以办成。荀鹏程打算顶多等上三日,如果三日还没有收到答复,那这事就可以宣布黄了。
话分两头,由张金宝出资发的这封电报在当天下午就已经抵达了三亚电报局,电报信号从收发报室转到编译室,被重新还原为信件内容,然后再送往分拣投递处,进行人工分拣之后,交给了电报局自家的骑手前去送信上门。
这封电报的投递地址是福瑞丰驻海汉办事处,也就是胜利大道上位置最好的那处大型商栈。只要进入胜利大道,就很难忽略那处商栈楼顶上尺寸逾丈的“福瑞丰”三个大字构成的广告牌。
这处商栈在建成以来曾经历过三次改扩建工程,如今比起刚建成的时候,占地面积已经大了约莫四倍,常年在这处商栈工作的人员超过了五十人,负责打理福瑞丰在海南岛上经营的各项生意,其中也包括了诸如三亚快报这种被福瑞丰收购后并未直接介入经营的外围产业。
商栈内专门建了一个小院子,供李奈来三亚期间居住。当然了,李奈每次来的时候也不见得会一直住在商栈,他在三亚本身就还有另外的房产,有时候闲得无聊甚至还会申请去外交部的迎宾馆住几天。荀鹏程当年为了写新闻曾经研究过福瑞丰的资料,知道这处商栈所在对福瑞丰的重大意义,却不曾想这个信息有朝一日竟然会派上大用场。
负责投递电报的骑手很快就赶到了位于胜利大道上的福瑞丰商栈,然后将电报交给了这里的门房。由于电报封皮上写着加急字样,门房也不敢怠慢,赶紧捧着这烫手山芋去到后院,交到了某位师爷手里。
师爷见封皮上除了加急字样之外,还写着自家公子的名讳,当即便赶紧将这电报送到了李奈的书房中。不过此时李奈已经去胜利堡公干,并没有在商栈,所以这封电报在李奈的书桌上一直待到晚上,才终于被当事人拆开了。
这大概是李奈有史以来接到的最长一封电报了,因为内容便是一篇千字文,与寻常电报那种力求言简意赅到极致的做法完全相反。而李奈由此也可以判断出,发这封电报的显然是一个对价格不敏感的朋友,这么一篇千字文,光是按字数算价钱,就已经颇为难得了。
而相比电报略感夸张的字数,李奈对于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更感兴趣,发报者在文中讲述了儋州那边的文教事业,以及所遇到的海风诗社的特殊运作模式,甚至还列举了目前正在开始出成果的几个项目。
以李奈的脾性,自然不会甘于一直在过去的成绩上躺着,而这种民间科研的运作方式,对他来说也是一个极为新鲜的事物。而最让他感到惊讶的,却是这封电文的撰写者,竟然是前段时间从快报报社辞职的那位记者。李奈到三亚的时候,荀鹏程已经主动辞职,所以两人并未照面,李奈甚至都不太清楚这个人是胖是瘦,样貌如何。但没想到这个曾经的员工居然以这样的方式回归,再次出现在自己的眼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