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惊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三章 京察+外察=全察,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寒梅惊雪,飞卢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七月二十五日,朝会。

朱允炆看着百官,肃然道:“涡河、睢水、颖水三河发水,流离失所百姓众多,诸位可有安民之策?”

百官默然。

户部左侍郎卓敬出班,手持笏板,高声道:“皇上,赈灾济民最为紧要之物乃是粮食,虽凤阳诸县有所储备,然调拨分散,数量有限,恐无力应对二、三月之久。臣认为,应调江浙粮仓之粮,北上凤阳诸地,以保赈灾之效。”

朱允炆微微点头,道:“此言善,然从江浙调拨太慢。先行从京师储备粮中调出一万石、军粮五千石,至定远、怀远、凤阳、灵璧、蒙城、宿州诸地,兼命地方官吏开仓放粮,稳定供给。”

“遵旨。”

卓敬退回。

兵部尚书茹瑺出班,道:“皇上,诸地受灾,百姓悲戚,臣请旨,令受灾之地卫所与所邻卫所参与救灾,地方请之,报备而动,不拘泥于地界,以免贻误救灾时机。”

朱允炆皱了皱眉。

这倒是一个问题,卫所有着自己的区域与范围,没有兵部调令,各地卫所不得离开其所在区域。

这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比如徐州与宿州相隔不远,宿州遭了水灾,哪怕是宿州百姓怎么惨,灾害多严重,多需要人手,对面的徐州卫所军士只能干瞪眼看着。

没有命令,他们出不了卫所区域。

这是一个军事问题,也是一个敏感问题。

若今天怀远遭灾了,隔壁卫所带着五六千人,招呼都不打直接过去了,救几个人,这是大义,值得鼓励。

可要是改天京师遭了灾,周围卫所哗啦啦带人来了,人家如果是救灾还好说,若是兼职干点皇室更迭的大买卖……

这个问题,是个坑。

朱允炆皱了皱眉,看向徐辉祖,道:“魏国公,你如何看?”

徐辉祖出班道:“皇上,据臣所知,凤阳府已加派了人手,且并无向朝廷求援之意。若各地有请,可选派良将,以将军之名出京师,统调地方卫所,如此,方显名正言顺。”

朱允炆微微点头,眼下也没更好的法子,便道:“既如此,便任命济南都司铁铉为定国将军,统调山东、河南、凤阳府卫所军士,各地若有灾情,驰援以救,不可贻误。至于济南都司,则调长兴侯耿炳文充任。”

“遵旨。”

徐辉祖、茹瑺退至一旁。

“可还有本奏?”

朱允炆问道。

右都御史练子宁见众人再无奏报,便站了出来,高声道:“臣有本奏。”

朱允炆看着练子宁,此人虽也是都察院主官,但与景清不同。

景清为人清廉,然性格上有些固执,有时甚至可以说是偏执。

朱允炆几次都想让景清回家,可又找不到其问题,也不好意思直接把人给辞退了,加上有个古板的人叨叨两声,也未尝不是好事,便忍了下来。

相对景清而言,练子宁的思想明显更为活泛,他不会故步自封,敢于否定当下的自己,能认错,也能改正。

朱允炆看着练子宁,道:“讲。”

练子宁肃然,高声道:“皇上,臣认为朝廷应早日开课考,以考百官品能,定夺去留……”

直言时弊,一针见血。

朱允炆看了一眼解缙,很好奇是不是他通风报信,让练子宁陈言的,解缙明白朱允炆的意思,微微摇了摇头。

不是解缙安排的托?

(本章未完,请翻页)

来练子宁的觉悟有点高啊。

朱允炆在国子监大辩论时,已经在思虑“考课”之事,原本计划安排在科举之后,只是还没等解缙提出“考课”官员,黄河、淮河一线暴雨,涡河决堤,怀远被淹……

于是“考课”一拖再拖。

怀远知县被百姓打死,百官无一人为其喊冤。

朱允炆对此事的评价,只用了唐太宗的八个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练子宁认为朝廷官员经过洪武初期的严苛,中期的恐惧,晚期的忐忑之后,在建文元年彻底放松下来。

放松的结果,便是报复性的贪婪。

所谓的“纸醉金迷,贪腐横行,绝非一县”,朝堂之上,传荡着练子宁坚决的声音。

朱允炆频频点头,在练子宁讲完之后,肃然道:“开考课于文臣官吏,期海宇宇谥,民乐雍熙,以内阁解缙、翰林院姚广孝、吏部尚书齐泰、都察院练子宁为首,组考课四人团,统揽京师内、外考课,毋宁私情,以正乾坤!”

众文官员听闻之后,脸色都有些难看。

考课,也被称之为考绩、考功、考核、考校等。

早在先秦时期,便出现了考课。

《尚书·舜典》记载:“三载考核,三考黜陟幽明”,并明确了考核的处理方式为“黜退其幽者,升迸其明者”。

在这个时期,考核制度尚不完善,但其“三载考核”的方式,却被后世所用。

考核制度初步形成,是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分为两种:

其一,诸侯王朝觐。

简单来说,就是诸侯王从自己家里,坐上马车,前往京城述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地府通缉令

来打骨灰盒

源之时空主宰

石慌

朕是学渣

南山南偏南

末日游戏之中世纪世界

总裁李有钱

修家生活录

船家

我能回到神秘时代

灰色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