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一零章 找出路,新顺1730,望舒慕羲和,飞卢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京城那边的消息,回的很快。

枢密院的命令很简单,许可。

不过考虑到陆海军的协同,登陆作战之后的主将名义上是李欗,参谋将军是当初跟随刘钰征准噶尔就做参谋长的吴芳瑞。要求要先打打小滨城看看情况,如果三日之内能够攻克,后续可行;若不能克,只攻下小滨即可。

与枢密院的简单命令相对的,是皇帝给李欗的一封家信。天子无家事,一封信不可能只是简单的家信。

信很长,李欗看的心里美滋滋,津津有味。

除了慰问了一下儿子在威海的生活之外,便是赞了一下李欗能够做出这样的决断。

信上还追思了一下大顺开国的历程,只说崇祯五年,三十六营攻怀庆,而怀庆有前明之郑王,无人敢担“失陷藩王”之罪。是以从那之后,义军可以牵着前明军的鼻子走。

如今的石见银山、僭洛阳之倭王,无一不是当初开国“攻藩王而调动敌军”的套路。

皇帝赞许了李欗这几日读了一些兵法,深感欣慰。

又说当日敌强我弱,或无心插柳;而今我强敌弱,仍用此计,上上之谋。

看上去都是在夸李欗,实际上皇帝和枢密院这边也是话里有话。

这件事如果能做成,看上去当真是不世之功。

虽然那句话讲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真正的功劳在于情报、造舰、后勤准备和训练海军,但寻常人看不到,反倒是若能攻下倭人王城,这功劳是可以上后世小说的。

所以这件大功,最好还是李欗去拿。

前线的情况瞬息万变,枢密院和皇帝都认为优势很大,所以又希望登陆之后不要冒进,以免出事。

所以前面先是“思厥先祖父披荆斩棘”的开国往事,又点了点“失陷藩王”之罪。

如此,李欗若能胆大一些,跟着登陆,做参谋长的吴芳瑞就会更慎重一些。

如果没有李欗,这群军官们立功心切,可能有五成把握就敢干,甚至可能三四成把握就敢干。

现在李欗跟着,这群军官不说束手束脚,也要担心李欗出事,所以可能要七成甚至八成把握,才敢干。

皇帝内心考虑过,吴芳瑞是刘钰带起来的,刘钰打仗在皇帝看来,常人看来有些冒进弄险。

此时的参谋和之前的参谋,肯定不同,但皇帝也不免想到了历史上那个最适合当参谋、但当主将却一塌糊涂的马谡。

虽亲自召见过,对答如流,但皇帝心里还是有点……主要是担心他跟着刘钰太久,打法过于冒进又未必真有刘钰的本事、好容易出来领兵又急于证明自己更是敢干票大的,所以把李欗扔过去,这便可以压一压那些军官的赌博心态。

既可以让李欗借机在海军中赚取威望,又能压一压军中冒进的心态,可谓一举两得。

李欗看到这,也是明白了。

自己这一次肯定是要亲临前线了,皇帝不想让别人拿到这个惊天动地的功劳,否则不好处理。

再往后看看,信上赞许了李欗、隐晦地告诉李欗应该上前线以收军心后,又捎带着提了一句。

说海军诸将能够绝对服从朝廷指令,可见鹰娑伯治军之严,真有制之军也。诸将心有朝廷,可堪嘉奖。

而海军又能在前线根据情况作出相应的改变,又先报枢密院,可见李欗明白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到底是何意,这其中的尺度把握的很好。

皇帝远在京城,却也知道这种计谋可能是李欗想出来的,但递上去的详细的作战计划,绝对不是李欗搞出来的。

所以这既是希望李欗能够用最快的速度在海军内建立威望。

看过信之后的李欗,只觉浑身充满了干劲儿,就像是一头被主人摸了摸头的小狗。

计议已定,威海这边也很快就忙碌起来。

除了留下那艘笨重的战列舰和两艘巡航舰保证京畿海面的安全外,其余舰船都要在不久之后前往釜山前线,包括李欗自己。

修船的工匠、损耗的木料、绳索、船帆等,都要在釜山的港口炮台大致修好之后,一并运抵。

只不过皇帝以为,海军这边只是“临机决断”,实际上却是海军内部在推着朝廷做决定,只不过因为枢密院里有个一手把海军建起来、一眼看透了海军心思的刘钰,把这件事抹平遮掩了过去而已。

实际上,枢密院的命令还没到威海,在外面的海军已经开始自发地位这件大事做准备了。

要调往北海道的三艘军舰正在釜山做最后的修整,所有水手都在船上,弹药补齐完备,只要枢密院的命令一到,五分钟内即可扬帆。

在北海道福山城驻扎的杜锋,也早在枢密院的命令到达威海之前,就开始了他骚扰倭国东北调动兵力的准备。

集结了机动能力最强的陆战队,在支援他的三艘军舰抵达之前,先去攻打了一下仙台藩在靠北的一些町镇,随后直插弘前藩的弘前城。

不到十万石石高的弘前城根本没有任何的抵抗能力,和弘前藩的藩兵小打了一场,以告诉日本的诸侯们,大顺军的野战能力很强,赶紧抓紧时间来海峡南边对峙,把兵力调动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女富婆的神级村医

离月醉

众神世界从虫族开始崛起

神凰争渡

诡异复苏被我玩成了网游

流浪的小风筝

我真是最强中单

迷茫的群众

我在斗罗世界当召唤师

死亡吟唱